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解读江南古镇的“经济密码”|速递

发布时间:2023-04-22 17:27:05 来源:解放日报


【资料图】

作者: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博

提及江南,人们必说江南古镇、必谈江南文化。然而,那些星罗棋布、古色古香、恬淡宁静、游人如织的江南古镇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密码”?“大航海时代”的人类经济社会开始逐渐步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一历史洪流中,江南的市镇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新著《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聚焦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对长江三角洲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40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勾勒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探讨了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和商业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早期城市化。该书全景呈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进行深入解析。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的蓬勃发展,缔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业绩,成为前近代的一抹亮色。

如是观之,今天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江南古镇,仅仅是明清以降江南市镇的仅存硕果。透过作者笔下那些斑驳的墙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仿佛看到了星罗棋布的市镇,连接成四通八达、商品交流频繁的市镇网络。明清时期多层次的市场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财富集中、人才荟萃的经济中心地,吸引四乡的人群向这里集聚,形成日趋庞大的聚落。巨大的经济活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中心,向人们呈现色彩斑斓的早期城市的魅力。

这里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大江南北的富商大贾在这里集聚,全国丝绸、棉布等名牌产品在这里集散,行销海内外。早在明后期,马尼拉大帆船把从中国口岸出口的湖丝及丝织品运往美洲。晚明时期,中国棉布已经畅销海外,由于价廉物美而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与此同时,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在生丝与丝织品的流通过程中,太湖周边的市镇网络的集散功能与市场机制,起着特殊的作用。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在江南市镇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革。市镇作为手工业与商业中心,具有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功能,具有和乡村联系密切的市场功能,丝绸业市镇的活力正体现在这方面。它首先是一个生丝、丝织品以及其他相关商品的生产者、交易者的交流中心。因而这些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必然带有强烈的商品色彩、市场色彩,迥然有别于传统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既不同于乡村,也不同于作为行政中心的府城、县城,更具有时代的特色与生机,体现出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表明,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欧洲国家和中国一样,也处在手工业阶段,或者说“乡村工业化”或“早期工业化”阶段。作者认为,中国江南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精良、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欧洲国家同样处在“乡村工业化”阶段的棉纺织业相形见绌。然而,到了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出现了机器与工厂化的棉纺织业,而中国江南的棉纺织业依然停滞不前,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明清时代的江南市镇经济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经济。面向全球化贸易的市场经济,乡村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标志着江南市镇正在发生有别于传统的变革。

书中除了随文图,还精选多幅当代摄影名家的江南古镇题材摄影作品和珍贵历史图片,制作成彩色图版附于书后,读者可从中一窥江南古镇的古今变迁之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一部可以随身携带的导览手册。于专业研究者而言,又是一部可以随时翻检的江南市镇参考文献。

回望江南,领略江南市镇曾经的辉煌,对于今天的城市化发展不无启迪意义。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