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富产业信托(0778.HK)涨4.7% 总市值135亿港元
置富产业信托(0778 HK)涨4 7%,报6 91港元,总市值135亿港元。置富产业信托宣布,已订立买卖协议,以8800万新加坡元(约5 01亿港元)收购新加
视觉中国 资料图每逢高考季,鄙视文科,尤其是劝退填报新闻学专业的声音,都会不绝于耳。今年,新闻学教授下场怒怼网红,让有关新闻学专业的争议屡上热搜,至今热度不减。可能与很多社会大众观感不同的是,近年来,由于传播生态变化,媒体行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但是国内高校的新闻学专业似乎还在逆风飞飏。不说别的,单看博士、硕士学科点的数量,较之几年前大幅增加;每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线,新闻传播专业处在各专业领跑位置,节节攀高,普通院校报录比就高达10:1,热门院校甚至能达到30:1。
【资料图】
几乎每个周末,新闻学领域,全国东西南北学术盛会林立,学科大佬往来穿梭,席不暇暖,学生也翘首望“男神女神”到来。一句话,新闻传播学科似乎已经形成强劲的内循环态势,可以完全忽视新闻传播行业兴衰。因此,可以大胆地断定,面对网红唱衰之声,这些下场为新闻学专业辩护的新闻传播学教授博导们,心里是满满的自信而不是焦虑。
但是,对任何一个真正有活力、有前景的专业,重要的不是辩护而是反思,不是自我肯定而是不断自省。新闻学专业也一样。
网红们的言论,固然有夸饰渲染的成分,但是面对社会热议,我觉得有许多重要的问题要厘清,比如新闻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哪些因素构成了新闻教育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安身立命之本?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冷静思考,可能比跟网红打嘴仗更有意义。
我注意到,那位985高校新闻学教授在与网红来来回回的互怼中,当网红嘲笑新闻学教授粉丝数量还不如他多时,那位985教授要网红“去发C刊,做科研,再来论辩”。这样的论辩是否合理,我不想评论,但是我由此想到的是,发C刊,现在确实是新闻传播学教师的最崇尚的能力,流风所及,写论文、发论文,也成为各类课程教学的核心。
我见到许多低年级的本科生,他们都是潜质优秀的少年,但和之前新闻专业学生不同,他们的兴奋点不是去那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去实习,不是找什么报道选题,做出什么有影响力的报道,而是纷纷在谋划发C刊。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发C刊,他们说发了C刊就能保研,硕士研究生也是努力在发C刊,因为发了C刊才能申博,读了博士更要拼命发C刊,发了C刊就能进高校当老师。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记者问山里的放羊娃为什么要放羊,他说放羊是为娶媳妇,又问你娶媳妇为啥,说为了生娃,那你生了娃让干啥?他说让放羊。
这听上去像黑色幽默,但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内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师资的自我复制”。这当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的需求,但这样的新闻教育培养模式,等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在我国人口红利犹存,高等教育处于卖方市场时,这样的新闻教育能够“内循环”维系一时之盛,但是这样的新闻教育有未来吗?
我今天看到记者杜强的一篇文章,他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他回忆说,“刚毕业那几年,因为最简单的消息也写不好,我也曾抱怨过新闻教育,但现在的想法截然不同……如今想来,4年的新闻教育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大言不惭地讲,留下了对一种人格的向往。”
看到他这句话,我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我本人作为受惠于新闻学教育的一员,对此也感同身受。但是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新闻学院,能够坦然地接受像杜强这样的记者的致敬?
最近,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张某发帖指控农民工偷拍的事情,备受舆论关注。张某本科也是新闻学专业,据称品学兼优,毕业后保研至四川大学,一路走来,蛮多光环。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看不出一个接受过新闻学教育的学生对事实的敬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友善。这虽是个案,恐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新闻教育的缺憾吧。
传统媒体走向衰落,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未必要去媒体做记者,但是对客观公正的信仰、对事实的敬畏、寻求真相的能力,本应成为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新闻学院,还有给学生这种训练吗?
所以,对于当下的新闻教育,网红的唱衰不足虑,但是没有反思精神,关起门在“内循环”中自嗨,才是新闻教育最根本的危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