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富产业信托(0778.HK)涨4.7% 总市值135亿港元
置富产业信托(0778 HK)涨4 7%,报6 91港元,总市值135亿港元。置富产业信托宣布,已订立买卖协议,以8800万新加坡元(约5 01亿港元)收购新加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资料图】
作者丨归墟
“保健品一哥”汤臣倍健业绩的问题让市场和当事方都颇为震动。3月17日,公司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自述,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均与年初预算存在明显偏差,并称“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近期,汤臣倍健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为78.61亿元,同比增长5.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6亿元,同比减少3.68亿元,减少幅度为20.99%。此前,公司制定2022年主要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而实际增速差了14个百分点。
其实,前三季营收同比增速只有2.18%,创同期历史新低,净利更下降了 10.88%,疲态早已显露。
尽管不如预期,但汤臣倍健的增收成绩依然高于保健行业市场,以市场份额10.3%的成绩,位居行业第一,陷于增利不增收的窘境。
这一年董事长梁允超雄心满满,力邀谷爱凌、马龙、汪顺等豪华冠军阵容齐聚汤臣倍健,但事与愿违。
其实这是汤臣倍健三年内遭遇的第二次净利下滑,2019年曾因收购引发的商誉摊销亏损了3.56亿元。
从财报上看,汤臣倍健品牌老化、渠道变化,重营销轻研发等痼疾问题并未改观,梁允超想要靠转型拨乱反正并非易事。
01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据财报显示,汤臣倍健的境内业务收入占比超75%。2022年前三季度,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34.6亿元,同比下降5.04%、健力多10.15亿元,同比下降12.15%、唯有Life-Space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大幅上涨53.33%。
对此,汤臣倍健表示,因疫情防控对门店活动产生影响,同期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3.86%,该板块占境内收入的67.55%;线上是流量生态和平台结构的变化导致B2B分销收入同比下滑,线上渠道收入同比上涨3.9%,增速有所放缓。
汤臣倍健收入疲软,而恰恰相反,同行健合国际的财报却“逆势上涨”,增速明显,且其两大主力品牌合生元、斯维诗在如微博、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推广较多。
据华创证券研报称,国内保健品一般分药店、直销、线上三大渠道,汤臣倍健和安利是药店和直销的龙头,互联网时代,线上崛起已成趋势。2010年,线上和药店的渠道占比分别为2.9%、50%,2020年已转变为42.7%、20%。
汤臣倍健是国内第一家把保健食品引入otc药房渠道的厂家,尽管销售费用较高,有了药房背书,增强与消费者的信任。
传统渠道时代,汤臣倍健牢牢占据了药店渠道保健品销售的领先地位。因此尽管汤臣倍健销售费用近几年每年都要花掉超过10亿元,并逐年增长,但公司的营收近年来每年也在稳定增长,10年的年化增长率还超过了20%。
渠道被颠覆的同时,让更多国际品牌看到机会,群雄角逐。彼时是美国的安利,线上崛起时,澳大利亚的健合国际、德国双心、美国健安喜等品牌也纷纷入局抢食。
加之2021年,或许是想改变线下渠道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的局面,汤臣倍推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将经营重心调整为线上线下同步投入。但实施上,其线上和线下渠道售价不一致,导致消费体验非常不好。
截至2022年三季报,汤臣倍健线上渠道收入仅增长3.95%,线下渠道收入却下降3.86%。综合2022年令人大跌眼镜的年报,汤臣倍健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02
销售重研发轻后遗症
据财报显示,2022年以来,汤臣倍健的净利润一直呈负增长,于是汤臣倍健提出“科学转型”,但据财报显示,2022年汤臣倍健研发费用在1.58亿,同比增长5.45%,以往研发投入不算高,2018年突破亿元,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26亿、1.4亿和1.50亿,不仅远低于同期的营销费体量及增速,占营收比还在逐年降低。研发人员占比2020年为9.76%,2021年为8.15%。
但销售费用为31.69亿元,同比增长27.87%。具体分析其销售费用,汤臣倍健仅在平台方面就投入7.30亿元,同比增长49.58%;市场推广费和广告费分别同比增长53.91%和27.93%。2021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36%,2022年继续爆表,销售费用占比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33%增加到了40%。7个亿中,市场推广费增加了2.58亿元,平台费2.42亿元,广告费2.18亿元,但营业收入只增加了5个亿。怎么算都是亏本赚吆喝。
很显然,所谓“科学转型”,依然是用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拉动整体营收,并且其营销费用远远高于研发费用20倍,却收效甚微。
汤臣倍健陷入重销售驱动营收的死亡螺旋。
在加之,电商消费强势崛起,也让汤臣倍健依赖的线下渠道遭受重闯,营收持续缩水,因此,增加各种营销费以及品牌宣传费挽回市场也是势在必得之举。
业内人士表示,保持长尾定律的根本依然形成品质坚实、技术创新、以及研发持续蓄力等壁垒。这也许是汤臣倍健的必经之路。伴随消费年轻化、个性化趋势,保健品市场必将日益强专业强竞争高迭代。
03
并购是非定增变理财
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2010年于深交所上市,主品牌“汤臣倍健”、“健力多”、“健视佳”等,已是保健品业龙头。
据统计,近十年来,仅汤臣倍健公告中涉及的并购重组或项目投资等资本运作就超20项。
2018年,汤臣倍健斥资巨资35亿元,跨国收购澳洲益生菌公司Life-SpaceGroup(下称“LSG”),彼时,其净资产仅1亿元左右,溢价30多倍高调并购业内一片哗然,质疑不断。从后续业绩看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据悉,溢价收购形成了21.66亿元的商誉,以及14.14亿元的无形资产。2019年,由于LSG业绩不达预期,汤臣倍健无奈进行了计提减值,仅商誉计提便达10亿元到10.5亿元。据此,2019年汤臣倍健净利呈负值,同比下滑135.51%,也是上市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据预测,若未计提减值当年实际净利约10.46亿元,得不偿失!
大手笔并购却背了个大包袱。据财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商誉和无形资产依然达到11.22亿元、7.52亿元,合计占公司总资产比14.80%。
此外,2022年2月25日,证监会对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内的四位高管下发批评通报。指出,上述高管在并购LSG时,不仅没充分披露《电子商务法》实施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也没披露LSG在2019年1-6月出现亏损的事项。
汤臣倍健2020年1月披露的LSG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至四季度,LSG各渠道累计收入分别为1664.1万澳元、3046.5万澳元、1619.1万澳元、2023.6万澳元,同比分别下滑43.8%、22.2%、54.1%、51.3%,全年收入合计下滑42.6%。而收购LSG时间是2019年8月,由此可见公司在交易前便知晓了标的亏损,收购LSG时,汤臣倍健却预计2019年LSG澳洲原有业务收入将达1.89亿澳元,增速27.26%。如此粗放的风控,着实让投资者不理解。
2022年10月,汤臣倍健退出凡迪基因,结束了7年持股,并称正常之举。但2019年凡迪集团就已延迟支付工资,2020年1月,宣告公司彻底进入经营困难状态。
业内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并购并非一买了之。极度考验企业后续的综合运管、业务协同及生态赋能力,标的实力成色及营商环境变化都是考量。一旦不及预期金瓜往往变暗雷进而拖累业绩。抛开上述并购是否激进,汤臣倍健自身风控力、治理水平也值反思。
除此,2022年汤臣倍健大额理财也成为焦点。据财报,上半年理财发生额合计高达67.30亿元,其中,单笔最大委托理财金额为25.4亿元,而这笔资金的来源是定增募集的专项资金,却被变更用来理财,这么做合规吗?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汤臣倍健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支付的现金依旧高达38.88亿元,同比增长27.34%,环比二季度末增长27.27%。
然而此举,并非首次。2018年7月13日,汤臣倍健就曾公告,要将珠海生产基地四期建设项目的部分剩余募集资金,共计5.5亿元用于收购海外资产,并解释称,现有生产基地产能尚能满足需求,若按之前项目计划实施,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资金浪费。
虽规避了产能过剩危机,可赤巨资收购埋下的暗雷呢?
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除了资金使用效率,用途严谨性、募资合理性、前瞻性理应更强。如今业绩失色,第二增长曲线迟迟未形成,汤臣倍健转型之路仍旧充满变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