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南京寻“芯”:一场会上促成半导体合作意向项目超 500 个

发布时间:2023-07-28 19:12:03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见习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对南京来说,追求芯片,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来,南京把集成电路纳入“2+6+6”创新型产业体系,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主,试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芯片智城,聚力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当前,南京已集聚规上集成电路企业247家,5年年均营收增速超过35%,基本形成了晶圆制造、设计、封测、IEC支撑等相互协同的全产业链格局。

当前,半导体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已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正重塑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近日,为期3天的2023世界(南京)半导体大会召开,吸引了300多家企业、3.6万人次参加,集中展示了当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最新动向。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大会,南京全区域共促成半导体行业合作意向项目超 500 个。2022年,南京涉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重大项目有18个,总投资额约为367.11亿元。

大会期间,江北新区研创园党工委负责人在会议间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南京已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领域的全产业链格局,有科研优势,但仍必须要走强链补链延链的路子,不断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引进产业链上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

“芯片之城”江北新区被寄予厚望

对于南京而言,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江北新区被寄予厚望。芯片之城一直是江北新区所打造的城市名片,并建有全国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到目前为止,江北新区依靠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的双重政策叠加优势,已汇集集成电路企业5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42家,在整个南京占比近60%。

江北新区的研创园是发展集成电路的最重要承载地。《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在涉及集成电路研讨的一系列活动中,研创园党工委负责人几乎全程参与,并主动与各路嘉宾进行交流。

参与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大约1个小时,研创园党工委负责人就出现在了“电子气体安全研讨会”上。据了解,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中,电子气体的应用占比达到40%,扮演着“血液、粮食”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其纯度和洁净度从根本上制约着电路和器件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同时,规模越大的电子工厂,需要使用、存储的电子气体数量更大,这对安全生产提出了较大挑战。因此,国产化、安全性、高质量、低成本等成为当前中国电子气体领域的追求。

“我们一直在加大电子气体产业的研发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上下游产业协同,鼓励国产化和市场应用。”园区党工委负责人对与会的50多个企业人士、专家学者表示:“有任何想法、遇到任何问题等,都可以与研创园进行对接。”

“电子气体安全研讨会”接近尾声,园区党工委负责人又直接转场到第六届中国IC独角兽论坛,并在会议间歇与来自工信部、企业界、学界的参会人士互换名片。

“获得独角兽荣誉的几十家企业,我大多都看过有关资料,做得很好,有过接触,我们会一如既往给大家支持。”上述园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颁奖仪式结束后,他还与工信部的一位学者说,希望他能带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到研创园来调研指导工作。

大会的次日,这位园区党工委负责人又出现在EDA/IP核产业、半导体投融资等分论坛上,并做了大量笔记。

企业与人才是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在近几年来的人才引进中,来自南大、东大的人才占到公司近30%。”上海某半导体上市公司人士在演讲中介绍。对此,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但相关企业仍不够多、不够强,将在人才引进上进行政策强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本地就业。

南京已集聚规上集成电路企业247家

集成电路是当前链条最长的产业。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2053.6亿元,与2022年第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消费电子需求下滑明显,但工业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景气度相对坚挺。不过,在面临压力的背后,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规模为中国半导体结构的升级优化提供重要的机遇。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在大会致辞时表示,半导体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于燮康认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数次产业转移,半导体产业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专业化、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和产业规律双重驱动下,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布局,这也决定了一个国家难以完成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系统。原有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已近物理极限,应当将有过去围绕应用的“有序创新”逐步走向“无序”创新,聚焦创新方向,分散破解瓶颈。当前,新技术、新材料、新架构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为解决半导体先进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提供了新路径。

对南京来说,发展方法论该如何选择?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全市已集聚规上集成电路企业247家,5年年均营收增速超过35%,要千方百计助推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第一,要适应科技自立自强之需,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托高校一级学科优势,发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作用,聚焦EDA软件、第三代半导体、算力芯片等方向,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加快突破新一代核心技术。第二,要深化以江北新区为核心的“一核多基地”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关键环节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千亿级产业规模的打造。第三,要聚双向开放之能,全力营造一流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等支撑功能,打造更加适应半导体发展的强市场、软环境。

“发展到当下,一个城市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创新,特别是对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最关键在于协作同心。”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何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会议上,几乎所有的嘉宾在发言时都提到了协同创新、齐心合力等关键词。”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当前的发展形势,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出了《关于维护半导体产业全计划发展的声明》;而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城市南京,也发出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融合创新发展(南京)宣言》。两份材料的指导思路共同明确,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选择,中国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应发展团结合作,要以高水平对方开放来实现互利共赢。

“应当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始终坚持开放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于燮康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